2025年11月12日下午两点,由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王川老师统筹组织的智能制造工程师取证专题培训在安宁校区信息楼103室顺利开展,智能制造教研室和新能源教研室共14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聚焦职业技能提升与取证指导的专业培训。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云南犀浦公司资深专家吕芝伟担任主讲嘉宾,为参训教师带来行业前沿实践与标准化职业技能的深度分享。

培训开篇,吕芝伟老师以犀浦智能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企业从技术初创到行业领先的成长轨迹。他重点围绕公司核心业务布局展开分享,详细介绍了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三大实践成果:在教学实训平台搭建方面,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了适配教学场景的智能产线实训设备,实现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无缝衔接;在科研项目协同攻关中,参与多项省级智能制造技术研发项目,攻克了智能装备调试、生产流程优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家级智能制造竞赛领域,多次指导高校团队参赛并斩获佳绩,积累了丰富的实战指导经验。

这些鲜活的案例为参训教师搭建起行业实践与高校教学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让大家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核心培训环节,吕老师紧扣取证关键要点,对《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进行了系统解读。他明确指出,该职业共设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初级和中级涵盖智能装备与产线开发、智能装备与产线应用等四个职业方向,高级则新增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构建方向,不同等级和方向对应不同的岗位能力要求。在考核维度上,吕老师结合企业实操案例,详细拆解了“理论机考+现场实操+过程性评价”的三位一体培训考核体系:理论机考侧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现场实操聚焦智能装备调试、工业软件操作等核心技能;过程性评价则关注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与实践表现。他还针对各职业方向的考核重点,给出了针对性的备考建议,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可循的取证路径。

培训尾声,互动研讨环节气氛热烈。参训教师们围绕实操训练中的设备调试难点、理论考核的重点知识点、不同职业方向的选择策略等问题与吕老师展开深度交流。吕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逐一解答大家的疑问,并分享了多年积累的取证备考技巧。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与教学实际,既传递了标准化的职业技能要求,又提供了实用的取证经验,收获颇丰。未来将把所学知识充分融入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更新教学案例、优化实训方案,同时积极备战取证考核,以更专业的能力助力学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当前,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取证能力,更搭建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沟通平台,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将有更多优秀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人:程 肖
一审一校:王 川
二审二校:腾人超
三审三校:李红育
↑ 上一篇:【专业建设】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电气专业学生赴企业开展岗位认知实习
↓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